1957年,陈毅的长子陈昊苏进入北京四中就读。第二年,学校特意邀请陈毅到校演讲,而陈昊苏对此完全不知情。直到被通知去操场集合,他才得知父亲将要做报告。
演讲结束后,陈毅受邀到学校食堂就餐,然而在吃饭之前,他突然发火地问:“陈昊苏是谁?”
那么,为什么陈毅会这么问呢?作为陈毅的长子,陈昊苏到底为什么会引发这样的问题?
事情要从1950年说起。当时,组织为了照顾年老体弱的陈毅父母,将他们接到上海居住,陈毅的妹妹陈重坤也跟着来到了上海。陈重坤想,既然二哥现在是上海市长,位高权重,自己肯定可以过得很舒服。
展开剩余84%然而,事与愿违。陈重坤刚到上海没多久,陈毅便找到她说:“新社会提倡自力更生,不能依赖别人。”陈重坤答应了,表示会遵循二哥的教导。然而没过多久,她又找到了陈毅,要求他帮忙给她写一封“条子”,或者打个招呼,让她能上学。陈毅坚决拒绝:“我作为上海市长,不能为你开这种‘条子’,也不能打招呼。你要考得上就去,考不上就回四川去。”
当时的中央政府实行供给制,为了减轻国家负担,陈毅鼓励妹妹自谋生路,甚至建议她报考职业学校。最终,陈重坤考上了上海卫生人员训练班,毕业后分配到市卫生防疫站工作。
1952年,陈重坤再次想要继续学业。上海正开设一所速成中学,陈重坤再次找到了陈毅,要求他帮忙介绍。陈毅沉思后说道:“那些能上速成中学的都是解放区的功臣,你和他们不能相比。”
陈毅的严格不仅对妹妹如此,对自己的孩子也一样。他通过言传身教,把共产党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深深地传递给了孩子们。
作为上海市长,陈毅对家人定下了严格的家规,所谓“约法三章”:
第一,家里孩子穿的衣服要节俭,年纪大的孩子穿小了的衣服要传给年纪小的;
第二,不允许坐公家的车,不论有多重要的事情;
第三,做事要按照规章制度办。
陈毅还要求子女做榜样,特别是年长的孩子要为年幼的孩子树立好榜样。陈毅曾要求孩子们遵守“老大新,老二旧,老三补,老四破”的原则。
其中,陈小鲁的年纪虽小,但个子长得特别快,衣服很容易就变得不合适。有一年,他穿着已经破旧的衣服,感叹道:“秘书叔叔,我就穿着这么短的衣服过年吗?”孩子们平时的交通工具也和普通百姓的孩子一样,都是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,即使下大雪也从未乘坐过陈毅的公务车。
有一年,陈昊苏等兄弟因为滑冰鞋引发了一次讨论。陈毅给长子写信说:“你们三兄弟每人可以买一双冰鞋,但姗姗还小,明年再买也不迟。”陈毅在信中还说:“作为父亲,我希望你们都成为有学问、有品德的人。”
1958年,陈昊苏16岁生日时,陈毅送给他一套《毛泽东选集》作为生日礼物。陈毅还特别强调:“毛主席的文章非常重要,这些都是革命斗争中经过血与火的考验形成的宝贵思想财富!”
同年,学校特意邀请陈毅到北京四中做演讲。那天,陈昊苏和同学们正在上自习,直到工作人员来通知他去操场集合,他才得知父亲将到校演讲。由于陈昊苏是陈毅的长子,学校安排他坐在礼堂的第一排。但陈昊苏却拒绝了,他说:“爸爸不允许我们搞特殊。如果他知道我是因为他才坐第一排,他一定会生气的。”
演讲结束后,陈毅参观了学校的设施和学生们的学习情况。中午时,学校领导邀请他在食堂就餐。陈毅笑着答道:“不嫌弃,不嫌弃,窝窝头我也能吃。既然已经参观了这么多,今天就在这里吃饭吧。”他说完,转身对秘书说:“吃完饭后,记得把伙食费交一下。”
校领导想让陈昊苏一同前来就餐,但陈毅却非常严厉地表示:“陈昊苏是谁?他是哪个年纪的学生?为什么要让他过来吃饭?”陈毅继续说道:“昊苏能在这里上学是他自己努力得来的,我没有帮助过他,以后也不会帮助他。他凭什么和我一起吃饭?”
陈毅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特权,他强调:“大家都要为人民服务,不能因为昊苏是我的儿子,就对他特别对待。”
陈昊苏的学习一直受到父亲的严格要求。1959年,陈昊苏高中毕业时,曾希望像父亲一样去苏联留学。然而,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,去苏联留学的名额急剧减少,陈昊苏因此错失了留学的机会。
1960年,陈昊苏考大学时向父亲请教志愿填报的事情,陈毅建议他:“你学工科吧。”陈昊苏回忆说:“父亲的影响让我对文学和历史都很感兴趣,但他认为我们这一代应该学习工科,因为国家最需要的是技术性人才。”
最终,陈昊苏选择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,毕业后被分配到航天部七机部工作。
1971年,陈昊苏被领导要求转行搞政治工作,他不知道该如何选择,于是向父亲求助。陈毅此时身体状况越来越差,但他仍然鼓励陈昊苏:“这个问题需要你自己决定。政治问题没有完全解决,技术发展受影响,但你踏实做事,也能为国家做贡献。”
陈昊苏的决定最终走上了从政之路,后来他曾担任北京市副市长、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等职务。
陈毅于1972年1月6日去世,享年71岁。在陈毅去世后70天,妻子张茜也被诊断出患有肺癌,最终于1974年去世,年仅52岁。在张茜去世前,她最挂念的就是才24岁的陈姗姗。她临终时特别嘱咐三个儿子:“你们分家要等到妹妹结婚以后。”三兄弟遵守承诺,直到陈姗姗结婚后,才分家。
陈昊苏在回忆母亲离世时说:“母亲走后,我们对人生的磨难有了更深的认识,虽然以前从书本上了解过人物命运的曲折,但亲身经历后才真正明白那种痛苦。”
发布于:天津市道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