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日本侵略中国的14年里,很多人背叛了自己的国家,成为了汉奸。甚至连一些原本在抗日的八路军中担任重要职务的人,也堕落为汉奸。邢仁甫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背叛者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几十年后,邢仁甫的女儿竟然还为他辩护,试图洗白他。
邢仁甫曾是八路军115师教导第6旅的旅长,能够升到这个职位,足见他在战功和资历上得到了上级的认可。他的早期表现确实不差。邢仁甫出生在河北盐山县,21岁时在192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入党后,他积极参与了兵运工作,协助家乡的地下党开展活动。当日本全面侵华后,他积极投入了“华北民众救国军”的创建工作,并且一度担任救国军司令。随着八路军进入冀鲁区,邢仁甫成为了边区委员会的委员。
展开剩余66%随着抗日战争的推进,邢仁甫也不断晋升。他在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队成立后被任命为第6支队司令,之后又担任了津南支队司令。他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,1939年10月,在上级安排下,他带领津南支队前往鲁西开辟新的根据地。
然而,随着战局的恶化和日军的不断“扫荡”,邢仁甫渐渐变得消极。到1941年,随着第6支队的改编,邢仁甫成为了教导第6旅的旅长。当时的冀鲁边区是山东的六个战略区域之一,抗日形势异常艰难。邢仁甫逐渐失去了战斗的热情,开始逃避作战,甚至为了享乐,他私自搞起了后方生产基地,自己躲在岛上指挥,抗日物资却用来满足自己的吃喝玩乐。与此同时,他还和妇女宣传队队员宋奎玲发生了婚外情,最终与宋奎玲结婚,并公然住在一起。
副旅长黄骅对邢仁甫的所作所为感到不满,并开始警觉。1943年5月,邢仁甫接到上级通知前往延安学习,他认为这意味着自己可能被揭发,于是采取了极端的手段——他残忍地杀害了黄骅及另外7名战友。
邢仁甫明知自己已经没有回头路,于是决定投靠国民党。他原计划带着部分队伍一起投降,但大部分战士拒绝了他。最终,只有几位亲信跟随他背叛了抗日阵营。1943年10月,邢仁甫带着妻子宋奎玲及几个亲信前往洛阳,投靠了国民党的蒋鼎文,但并未得到重用。于是,邢仁甫于1944年转投了日军,并向日军提供了大量八路军的情报,因而获得了日军的赏识。
然而,日军在1945年战败,邢仁甫又回到了国民党一方,并化名为罗镇,在天津担任军统的组长,后来还混到了保安团长的职位。1949年1月,天津解放后,邢仁甫逃往北平。很快,他便被抓获,因其罪行证据确凿,1950年9月7日,邢仁甫被判处死刑,并在家乡盐山执行枪决。
令人吃惊的是,邢仁甫死后60年,他的女儿竟然提出要为父亲翻案。2010年1月,一位文史学者在书中揭露了邢仁甫的汉奸罪行,结果邢仁甫的女儿将该学者告上法庭,甚至在初审中胜诉。尽管学者提出上诉,最终此事在社会的强烈反对声中不了了之。
发布于:天津市道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