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魏盼
在杭州上城,钱塘江畔,有一个名字刻着千年密码:始版桥。
今天,地图上只有“始版桥社区”,不见桥的踪影。它不像西湖边的断桥、长桥,拥有脍炙人口的传说。它沉默地隐匿于望江新城的摩天楼宇之下,如同一枚深埋的时空胶囊,等待着被开启。
它早已消失在时光里,只留下一个地名,却诉说着一段从南宋延续至今的悠长故事。这座桥究竟从何而来?它又承载了怎样的秘密?
这是一次对“始版桥”的深度挖掘。潮新闻联合始版桥文化挖掘团队推出《始版桥纪:一片土地与一座城的千年对话》系列,试图拨开时光的泥沙,打捞起从南宋皇城、漕运关口、工业基地到未来新城的层层记忆,还原一片土地与一座城的史诗。
今天发布第二章第三篇:南宋皇家物业公司:修内司
在望江新城这片土地,南宋时期艺文兴盛,不仅有南宋画院,还曾经在附近驻扎着一个南宋时期的“全能型宫廷事务所”——修内司。别看名字听起来像是个搞装修的部门,它可是当年临安城里最忙碌的“皇家物业公司”。
南宋的修内司,不光负责宫城、太庙的修缮工作,还一手包办了官窑瓷器烧制、宫廷宴饮布置、宴乐教坊管理、宫廷染坊经营等业务,用南宋官员郑伯谦的话来说,那简直是“天官之职……自宫人掌舍以下,今皆收入修内司”,堪称是宫墙内的“一条龙服务天团”。
展开剩余54%这个部门到底有多忙?来看看古人的记载就知道了:
南宋吴自牧的《梦梁录》里记载“绍兴年间,废教坊职名,如遇大朝会、圣节,御前排当及驾前导引奏乐,并拨临安府衙前乐人属修内司教乐所集定姓名,以奉御前供应。”。南宋绍兴年间,开始推行“和雇”制度,传统音乐机构教坊逐渐被取代。原属教坊的乐人被重新划归临安府衙前乐人,并由修内司教乐所统一管理。以后每当有大场合,就拨临安府的衙前乐人在修内司集合点名,到宫廷表演。
姜夔的观灯诗里写道:“修内司人偏戏鼓,辇官营里独烧灯。”看来他们不但要负责搭台布景,还要亲自下场敲锣打鼓,简直是“气氛组担当”。
当然修内司最有名的还是官窑瓷器烧制,可以说隐藏着一个“瓷器研发中心”。元代陶宗仪在《南村辍耕录》中记载,修内司仿照北宋官窑设立“内窑”,在万松岭下,烧造的青瓷“澄泥为范,极其精致,油色莹彻,为世所珍”。明人曹昭在《格古要论》中更是赞不绝口,说修内司官窑“土脉细润,色青带粉红”,还有独特的蟹爪纹和紫口铁足——相当于是一个“防伪标记”。
到了过年过节,修内司还要化身“皇家礼宾部”。周密在《武林旧事》里记载,每逢除夕,修内司要准备上百种消夜果儿,从蜜饯珍果到玉杯宝器,应有尽有。想象一下,当宫廷里张灯结彩的时候,修内司的官员们可能正在清点蜜饯、布置灯彩、调试乐器。
这个“万能衙门”,用今天的话来说,就是集物业、文艺、工艺、餐饮于一体的“南宋最强后勤天团”。虽然如今的望江门外早已不见当年盛景,但在这些泛黄的文献里,我们依然能窥见那个忙碌而精致的南宋宫廷生活图景。
编者后记:因史料繁复,该系列文或有疏漏讹误,敬请读者海涵。亦盼方家不吝指正、惠赐新证,共寻始版桥千年文脉余韵。
发布于:浙江省道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